专业名称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专业代码 | 081005T |
修业年限 | 4 年 | 学位授予门类 | 工学 |
专业组 | 盐城工学院 03 | 科目要求 | 物理 + 化学 |
✓ 专业简介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根据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当前城市地下工程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而设立的特设专业,发展前景广阔。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面向我国大规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战场,瞄准国家经济发展和战略转型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顺应当前地下工程智能建造趋势,秉承绿色地下工程建设理念,全面融合智能建造与地下工程学科,以地下工程智能装备技术、BIM技术和预制装配式技术为引领,坚持培养地下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养全过程建设人才。
盐城工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源自学校首次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2013年招收首届本科生。专业现为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也是江苏沿海地区唯一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依托“土木水利”专业硕士授权点,招收“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 办学基础
师资力量
专业师资队伍优良,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具有国外研修经历教师5人。现有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江苏省科技副总9人。“岩土与地下工程教学团队”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滨海(超)软土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为盐城市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21项、市厅级及横向项目50余项,获包括全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2项。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Soils and Foundations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SCI、EI检索及核心以上论文40余篇。
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1 | 基于秸秆降解效应的生态型固化淤泥强度特性及其演变机理研究 | 面上基金 |
2 | 可胀缩秸秆排水体联合变真空负压加固疏浚淤泥防淤堵机理研究 | 面上基金 |
3 | 不同工程环境下植物纤维秸秆加筋土强度劣化机制及其演化规律 | 面上基金 |
4 | 衬砌复合脱空铁路隧道结构振动响应机制与裂损机理研究 | 青年基金 |
5 | 考虑盐分溶脱影响海相沉积软土地基的动力响应及累积沉降研究 | 青年基金 |
6 | 交通荷载作用下局部塌陷区上覆加筋路基变形破坏机理研究 | 青年基金 |
7 | 考虑水位影响的基坑抗隆起破坏机理与极限上限稳定性研究 | 青年基金 |
8 | 加强节点土工格栅加筋填砂路堤破坏机理宏细观研究 | 青年基金 |
9 | 伴随质量流失的胶结破碎岩体渗流失稳机理研究 | 青年基金 |
10 | 吹填淤泥堆场颗粒分选特性及其机理研究 | 青年基金 |
专业坚持党建引领,所在岩土与路桥工程系党支部多次荣获盐城工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盐城工学院优质党支部,并于2022年6月入选江苏省首批“样板支部”创建单位,2024年4月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平台条件
专业办学平台扎实、条件优良,拥有盐城市滨海城市低碳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滨海(超)软土技术研究所,建有土力学实验室、土动力学实验室、岩石力学实验室、原位及地下工程测试实验室、地下空间模型室、地下结构模型展示室、岩土与地下工程模型试验系统等教科研实验平台,现为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专业建立了现代化的地下工程施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BIM实训中心,开发了地下工程系列施工云课,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 办学特色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铁军精神育人、工匠素养育才,面向我国沿海及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家国情怀、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优良的创新创业素质与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能自主学习并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在城市地铁、隧道、地下商业设施、地下综合管廊、人防工程等城市地下空间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2019年1月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9月走进学习强国平台,2020年11月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5月成为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出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方法及案例分析》等江苏省重点教材以及《工程地质》《地下工程结构》《土力学实验实训教程》等专业教材。完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育教改和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10项。近3年,专业教师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团队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导论”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实践能力培养
专业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学科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和科研训练等环节,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终身学习能力,重点引导学生应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现代地下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专业与江苏省地下空间学会、安徽巢湖地学实践基地、中路交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建立学生实习实践教育基地,积极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学生在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节能减排大赛中获奖3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毕业设计4项,获得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项。
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主要获奖情况
序号 | 项目名称 | 学生姓名 |
1 | 第七届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双层地下空间结构模型设计)-一等奖 | 嵇洋洋、刘旭、徐可 |
2 | 第六届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大跨地下空间工程的设计与建造)-一等奖 | 刘凡、赵梓凌、万里鹏 |
3 | 第五届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装配式多舱室综合管廊模型设计、计算、制作和加载)-二等奖 | 陈敏昌、朱鑫泽、刘泽 |
4 | 第四届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双联拱隧道结构模型设计)-二等奖 | 马帅帅、陈允虎、陈荣刚 |
5 | 第四届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双联拱隧道结构模型设计)-二等奖 | 贾越昊、许龚成、徐郑伟 |
6 | 第三届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大学生模型设计竞赛(深基坑支护体系的设计、计算与建造)-三等奖 | 候应贵、洪扬、王勐 |
7 |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生态型秸秆排水体及其在河道疏浚泥堆场快速复耕中的应用)-三等奖 | 洪小燕、王娇、徐鹏、汤济舟、孙维宇 |
8 |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农作物秸秆在水泥土中的再利用研究)-三等奖 | 于马跃、何扬、周洋、王哲 |
9 | 第十七届江苏省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江苏分区赛-一等奖 | 黎鹏、冯伟健、张宇舟 |
10 | 第一届地下空间科普创意大赛(波纹)-三等奖 | 兰培元、刘子晔、高艳翠 |
11 | 第一届地下空间科普创意大赛(地层的星空:解析地下空间的奥秘)-优秀奖 | 万里鹏 |
12 | 第一届地下空间科普创意大赛(地下多螺旋立体自行车自动存放系统)-优秀奖 | 左昊、冀俊元、马秋凤 |
毕业生
专业已培养8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轨道交通公司、市政交通、设计施工单位等领域,以及高等院校、政府机关等事业单位。截止2024年,本专业已有15名获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比例达20%,毕业生先后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上海大学、苏州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深造。
1.朱萧霄(2017届毕业生)
2.王盛楠(2019届毕业生)
现工作于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为公司轨道交通设计院骨干。近五年,先后完成苏州轨道交通7号线通园路站、娄葑站、东兴路西站主体围护,东兴路西站主体结构,苏州S1号线鹿城路站、7号线东兴路西站BIM结构施工图设计,无锡5号线宝龙广场站结构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图结构BIM设计,苏虞张10号线华昌路站、蒋乘路站初步设计、招标图设计,及相关BIM设计等。
3.冯哲源(2020届毕业生)
2023年于苏州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陆军工程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高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发表SCI论文1篇,获江苏省本科优秀毕业设计。研究生期间,发表SCI论文3篇,发表国际会议论文两篇并做一次Oral presentation。现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课题开展博士课题研究。